未来简史

在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 KK 的《科技想要什么》,在《科技想要什么》中,KK 提出了「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的观点,同时提出了「人类和科技共同进化」而不相互取代的观点。这个观点正是本书中作者所描述的「科技人文主义」的观点。但是 Yuval Noah Harari 更进一步介绍了另外一种观点——「数据人文主义」,给人类的未来指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关于本书的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是以色列历史学家, 也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的终身教授。他是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2014), 《未来简史》(2016)的作者。他主要研究了「自由意志」,「意识」和「智慧」。 Via. Wikipedia

关于本书

这本书通常被看作是作者上一本书《人类简史》的续作。在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延续上一部作品,从人类的历史出发,并结合当下的科技发展,预测了人类未来要追求的三样东西:长生不老、追求快乐、成为神。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阅读建议

如果你读过作者的《人类简史》那么智人征服世界这里其实可以略过,《人类简史》基本上就是智人征服世界的完全版。本书的高潮部分则在于最后作者对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的论述,后者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让你怀疑人生。

内容结构

作者首先在开篇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随后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三个方向。最后一部分可以说是本书的高潮部分,内容上主要是说明我们会通过哪些方式朝着三个方向前进,进而引出了「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人文主义」两种新时代的「宗教」观念。

人类的新议题

作者在书的开篇提出了人类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

  1. 长生不老
  2. 追求幸福
  3. 成为神

作者同样解释道:

  1. 并不是说在 21 世纪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些事。
  2. 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
  3. 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
  4.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项预测并不是预言,而是在讨论我们现有的选择。

随后结合《人类简史》中人类的发展历史,作者解释了人类会朝着这三个方向发展的现实基础。也就是原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已经全部得到了解决。这些问题包括: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个历史问题在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程的改进,在这样的前提下,人类才有可能朝着作者提出的三个方向前进。

同时作者也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三个方向。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其他问题,例如越来越多人开始通过药物和化学物品来追求幸福,而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很大程度上会朝着这三个方向发展。

本书的核心内容总是第三部分,也就是人类将如何朝着这三个方向前进。作者依然是透过历史的角度,如果把这三个难题当作新世纪的难题,那么在此之前的问题,人类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真正有力的人类组织,并不一定都把现实呈现得清清楚楚。这些组织大部分的力量,都在于能够将虚构的信仰建立在一个让人顺从的现实之上。

作者所提出的虚构的信仰,可以见的理解为宗教,这种虚拟信仰在人类历史中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的演变,而整个宗教的演变过程,就是人类过往去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智人征服世界

依靠虚拟的信仰,人类发展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这种组织能力进而推动人类称为地球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物种。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从最初的泛灵论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更为宏大的基督教。而两者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对待「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这个问题之上。

泛灵论只把人类看成另一种动物,但《圣经》则认为人类是上帝独特的创造,要说人也是动物,等于否认上帝的能力和权威。

这种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的观念在此之后继续发展,最终导致「人文主义」崛起。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文字的出现人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但文字出现之后,忽然人类可以开始创造长篇复杂的故事,不再单靠人类大脑,而能记在黏土板或莎草纸上。

而文字周边的发展,例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推动下,大量的文献资料得以存储和传播。文字同时也提升了教育和认知,从而推动人类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和法律等更多的虚拟信仰的出现,不断巩固着人类的统治地位。这些观点 KK 也都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有提到。

这种高速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宗教革命,相比基督教,新的宗教更进一步强调了人类的价值,这也就是「人文主义」。

现代性推动的主要宗教革命并不是对神失去信心,而是对人类有了信心。

智人失去控制权

根据人文主义的发展历史,作者总结了人文主义的前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假设:

  1. 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也就是说,我具备单一的本质,无法再分为各个部分或子系统;
  2. 真正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
  3. 根据前两个假设,我能够了解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

而科技的发展让如今的人类能够透过生物的角度,而不是个人的主观角度来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但是生命科学的新发现却完全否定了人文主义的前提。生命科学发现:

  1. 生物就是算法,人类不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而是由可分割的部分组成;
  2. 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虽然可能依据决定论或随机做出决定,但绝不「自由」
  3. 因此,外部算法理论上有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随着人文主义的崩溃,人类如果想要继续前行,就需要新的虚拟信仰,这就是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人文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

科技人文主义,这种宗教仍然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也坚守许多传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科技人文主义有点像是《X-Men》或是《Ghost Shell》这样的科幻电影,人类依然重要,但是科技的力量会让人类变得更强。

数据人文主义

数据人文主义并不否认人类的价值,而是否认以人类为中心的说法,认为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其价值都一样,只不过人类的算法更加复杂。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评论:人类的存在不过是一种算法

作者在介绍数据主义时这样说。人类早期的宗教无论是有神还是无神论,都在强调人类和其他生灵的渺小,有神或是某个不可知的更伟大的存在。智人崛起之后的基督教,虽然依然维持神的存在,但也逐渐开始强调人类的独特性。而科技的发展促成了人文主义的产生,而人文主义在开始强调人类自身的力量,并且否认有神的存在。

数据主义则看似是一种复古,数据主义依然承认人类的价值,但否定了人类的独特性,而把人类看作和其他所有生灵、非生灵一样,都是一种算法,只不过算法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那是这种算法的目的是什么?谁将会受益于这种算法呢?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

道格拉斯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中有一个设定,地球不过是某个更高级文明 AI 的产物,用来计算宇宙的终极问题。这个故事喝数据主义的想法不谋而合,如果有某种更高级的文明存在,并且人类的算法也为其所用,那么这个高级的文明不就是早期的宗教中的神。那么数据主义也不过是对早期宗教的进化,虽然不存在某一个具体的神,但是更高级的文明就是神的统称。

另一种可能是利用这些算法的依然是人类,但这些人已经和提供算法的人类不同,并不是生物学上的不同,而是社会学上的不同。这些更高级的人类是社会阶层中处于更高级的人,算法则是用于剥削低阶层人类的工具。这种结果更像是赛博朋克世界观下的人类社会。但是具体如何利用,以及所产生地价值是什么现在还很难说。也许是《黑客帝国》也许是《头号玩家》,也许两者都有,只是取决于技术发展的程度。

对于未来,作者确实给出了一个方向,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现在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但是在科技进化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这种方向犹如黑夜中的灯火一样,也许通往地狱,也许通往黎明。但无论问题是什么,答案似乎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