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想要什么

科幻电影总能给我们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星际迷航》《终结者》《HER》都从某种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世界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无法精确的预知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但我们可以回头去看人类的进化史,人们说「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透过观察生物进化的趋势,KK 发现了科技进化与生物进化的相似之处,提出了科技进化的趋势。

人类的进化离不开使用科技。以至于如今的世界,如果没有了科技,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人类是不可能成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正是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的文明得以建立,文明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科技进步。

到如今,科技的进步速度成指数级增长,如此下去,终有一日科技的智力会超越人类,到那个时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科技如此发展究竟是为了什么?KK 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中如此总结道:

「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

人类想要更多的选择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天性,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中说: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

更多的选择意味着自主性和掌控力,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更高的人的确更快乐,平均而言高收入国家的公民往往更加满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金钱带来的幸福感就来自于更多的选择。金钱扩大了我们的消费范围,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这种对事物的控制权让我们觉得很满足。

「有更多选择,就有更多机会,」哈佛大学科技哲学家伊曼纽尔·梅塞纳(Emmanuel Mesthene)断言,「机会越多,自由就越多;自由越多,我们的人性就越丰富。」

人类想要幸福,而幸福的选择就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拒绝自己不喜欢的。而对科技来说,科技想要的,也是更多的选择。

科技是人类的第二自我

唯一真正获得满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伟大的工作,而唯一做伟大工作的方法是爱你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找到这些事,继续找,别停顿。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佛大学的演讲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有时候我们尚未发现这件事情是什么,也许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引,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而另一方面,也许我们喜欢的事物尚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几个世纪以来油画和画布技术释放了画家的天赋。胶卷技术创造了电影天才。文字、立法和数学这样的软技术都会扩展我们创造和自我提升的潜力。

科技不断扩展我们探索世界的边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产生新的行业,新的行业提供了新的职位。更多的职位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自己的潜力。

科技帮助我们拓展了人性,为我们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说,科技就是人类生命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及其他一些人认为,衣服是人的延伸皮肤,轮子是脚的延伸,照相机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科技发明是我们的基因创造的肉体的伟大外延。这样,我们可以认为科技是我们的延伸躯体。就如同心理学家谢里·特尔克所说:

「科技是人类的『第二自我』」

科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机会可以养育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的增长反过来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也正是这样循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三次大分工。

总体而言,科技的长期趋势是提高人造物品的多样性、增加科学方法和产生选择的技巧。进化的目标是维持可能性博弈继续。

科技是无限博弈的游戏

科技的进步就像生物进化一样是不可阻挡的,人工智能的兴起让人们开始讨论,在未来,科技是否取代人类,是否会出现像《终结者》电影中的「天网」,或者《复仇者联盟》中的「奥创」,致力于毁灭人类。

宇宙中有两种博弈: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有限博弈最后要分出胜负。无限博弈的参与者将使博弈持续进行下去。它没有结束之时,因为没有获胜者。

也许就像是人的一生,有限博弈就是我们与时间的博弈,虽然这是一个注定的结果(至少目前来看是如此),人最终无法战胜时间。但抛开时间,在这是一生中,我们并没有什么什么要赢的,不存在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其实是一过程,那就是活下去。

无限博弈的目标是保持游戏的进行:摸索游戏的所有玩法,增加各种博弈,召集所有可能的玩家,扩展游戏的意义,倾尽所有,无所保留,创建宇宙中不太可能发生的博弈。如果可能,超越过去的一切。

而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利用科技,即使我们不去讨论 Google 在秘密研发的「长生不老」的生物科技,就从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来看,我们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我们尽可能的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以此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让活下去这个过程变得充满乐趣。

科技的目标与人类一致,都是「活下去」,也就是「生存」。但这种生存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由人类好奇心驱动的生存。

科技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工具和方法,而就人类目前所知道的,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我们甚至上不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更不要说对外太空的探索了。人类的探索需要科技的协助,科技的发展也需要人类,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不存在所谓的终极目标。

进化、生命、思维和技术元素都是无限博弈。它们的博弈就是让博弈持续下去,让所有博弈者尽可能地长时间参与。

科技发展的趋势

科技是生命的延伸,二者的共同需求是:提高效率、增加机会、提高自发性、提高复杂性、提高多样性、提高专门化、提高普遍性、增加自由、促进共生性、增加美感、提高感知能力、扩展结构、提高可进化性。

科技进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积累,这种积累使得科技品趋于复杂化。如今复杂的计算机设备与几百年前的算盘相比,其复杂性可见一斑。

科技在变的复杂的同时,其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从手工耕作的农业到全自动化的农业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人口的增长使得参与科技的人增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每个行业的新发现都会促进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让科技的多样性呈指数级增长。科技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多样性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技术的专门化。进化的主体从一般向具体转移。工具通常在刚出现的时候具有多种用途,后来演变为特定任务专用。从最初的多用途汽车到跑车、货车、客车、越野车等等。科技从最初的普适性变得越来越专业。

生命领域以及技术元素领域的自我繁殖产生了推动普遍性的内在动力。科技的多样性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最大限度的普及自家的产品能够带来最大限度的收益。人类对利益的追逐促使科技产品变得越来越普遍。使用某种技术的人越多,科技就越智能,越了解人类。

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可能会令科技产生新的影响,也就是科技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发引起的质变。在汽车和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之后,共享汽车的概念变形成,出现了共享经济这样的概念。

共享经济使得社会中的人与人的依赖性增强,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人对科技的依赖。如今的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在未来这种影响只会更加深入。同时科技品之间的共生性也在不断的加深。一部手机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和数以亿计的终端组成的庞大网络。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作为连接点,让科技能够不断的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感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遍性有让科技有更多的样本去分析人类的行为和爱好。科技对人类的了解有时候要甚于人类自己。

对人类感知的提高,使得科技可以更加「自信」的为人类做出选择。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决定如何驾驶,Google 搜索引擎决定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搜索结果,技术正在表现出更高的自由度,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科技展示出类似于人类的自由意志。

技术元素本质上是依靠信息和知识爆炸式积累的系统。人类不断的组织整理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发现,来扩展人类创造的世界结构。

所有的这些趋势都是为了提高科技的可进化性。有限博弈需要稳定的规则,而无限博弈则需要改变规则。扩展的结构让我们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认知,这种新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改进技术,来适应新的规则,促进科技的下一步进化。

当实用技术老化时,往往会转向娱乐用途。我们对科技的喜爱恰恰是因为科技的内在美,它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们。「情人眼里出西施」,被科技吸引的我们喜欢科技所带来的美,这种不仅仅是「iPhone」的外观,更多的是它带来的体验。

科技的进化与生物类似

按照生物学家的分类,世界上有六大类生物。前三种是微生物,后三种依次是菌类、植物和动物。可以说科技的进步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科技的进化轨迹又和生物的进化轨迹类似,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二者有很多共同的特性:两种系统的进化都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个别,从统一到多元,从个体主义到互利共生,从低效到高效,从缓慢变化到更大的可进化性。科技有机体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符合一种与物种进化的系统树相似的模式。

生物本身也是由大量的原子构成,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对原子的不断重组。而眼睛、听觉这些精密的组织,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在偶然性、必然性和适应性三者相互作用下出现的。不停的进化令生物本身变的更加复杂,受承受的信息越多,在偶然性的作用下,进化所出现的生物多样性就越丰富。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高级的哺乳动物,生物的复杂性以今非昔比。

简单来说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循环过程。科技也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从最初人类使用的石器,到后来对矿石的提炼与重组的铁器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科技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科技元素」的不断重组,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

科技的进化是不可阻挡的

科技进化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质变所产生的结果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有着很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导致人类无法精确的预知科技的未来,但并不代表人类无法影响科技,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是否接受科技产生的质变。

在技术进步的过程,当基础技术的必备网络建立起来时,毗邻的新技术似乎在同一时刻就产生了。

这就像是 Uber 这样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发生,是建立在汽车数量增多,互联网快速普及的基础之上。当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新的科技就会必然出现。这种必然性是一种科技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必然性导致的是某个概念的产生,并不是具体到某个产品。

也就是说,汽车的增多和互联网的普及,并不一定会导致 Uber 和 滴滴 这两家公司出现,而是导致汽车共享的这种经济模式的出现。

一般概念在渐渐具体化的同时,必然性在降低,越来越受到制约,也越来越符合人类意愿。

同时科技的可复制性会导致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快速传播,既然而影响到其他领域。共享房屋出租的 Airbnb、共享单车、共享厨房等等。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在《科技的本性》(The Nature of Technology)一书中写道:

一项技术的许多组成部分被其他技术共享,因此随着这些成分在主技术「之外」的其他应用上有所改进,大量进步就这样自动产生了。

接受科技进步的必然性

科技的进步不可阻挡,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我们欢呼信息时代来临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科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刺向了自然环境。

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性我们都能亲身体验到,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目共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一票否决,禁止科技的发展。

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技术元素的发展只能以不可替代的资源、传统栖息地和无数的野生动物为代价,而回报给大自然的只有污染、柏油路和规模巨大的垃圾。

像「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这种观点,KK 将其称之为「站在有风险的旧事物的立场上对新事物指手画脚」。就如同扎克伯格的解释:

我们现在担忧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如同两百年前担心以后有飞机了飞机坠毁怎么办一样。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先造出飞机,再担心飞机的安全性。

正视科技的代价

全球变暖、环境毒害、肥胖症、核恐怖主义、广告、物种消失和药物滥用只是众多由技术造成的严重问题中的几个例子,这些问题使技术元素陷入困境。

新近发明的消费类电子设备如洪水般涌来,挤占了我们使用其他器具或从事其他人类活动的时间。

对于科技的选择,我们可以从阿米什人那里获取经验。阿米什人通过慎重地对技术进行限制,他们指明了如何实现空闲时间、舒适性和确定性的诱人组合并加以优化,使之胜过不确定机会的优化。

使满足感最优化和使选择最优化是科技发展的两条不同的价值观。阿米什人的选择了前者,为了使满足感最大化,他们在生活中力求技术最少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现实中的太多设备不会带来真正的附加利益,反而增添了日常维护的时间。阿米什人的经验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更合适的科技。

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对于所有的新技术都谨慎的审视,证明它所产生的作用要远远大于损失后才全体去拥抱新技术,这几乎是做不到的。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一些副作用只有大规模的普及之后才会显现。比如大规模的网络请求导致服务器网络堵塞,这种问题在小规模的测试中是无法发现的。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的好奇心使人类不可能满足于现状,如果我们如此谨慎的去审视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相当于我们放弃了科技所带来的更多选择。

人类的使命不仅是从技术元素中分离出完整的自我、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而且要为他人扩展机会。更先进的技术可以让我们施展才能,同时它也会无私地释放其他人的潜能,包括我们的后代,以及后代的后代。

对新科技,KK 给出了 5 个原则:预测;持续评估;优先考虑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危害的快速补救;不要禁止,要改变方向。

虽然科技进步的偶然性让我们无法准确的预测科技的未来,但是对于类似于大规模的网络请求这样的事件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到,从而做好应对方案。

预测的目的不是精确推断某项技术产生的后果,因为所有精确推断都是错误的,而是在于为下一个四步检测法打下基础。

同时科技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的技术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小规模测试的结果与大规模普及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因此检测需要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应付。持续的警醒是系统的内在要求。

而对于被证明有害的技术,采取禁止的做法是不明智。禁止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延期。

这些对象广泛的禁令极少发挥效力的部分原因是,我们通常不能理解首次出现的新发明。

禁止技术是没有意义的,而应当转变思维,为技术寻求新的出路。我们不能真正改变科技后代的本质,但是可以控制它们去承担与其能力匹配的任务和职责。


KK 的这本《科技想要什么》可以说是对《失控》中,KK 提出观念的进一步发展。KK 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因为本书的观点都是建立在 KK 对历史的敏锐观察,唯一验证 KK 想法的办法就是时间。

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让 KK 畅所欲言,毕竟对比《失控》的巨大篇幅,《科技想要什么》就显得有点单薄,所以《必然》这本书也是确实是「必然」。KK 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的出现,从生物进化在联想到科技进化。总结出宇宙进化的趋势就是「脱离物质,升华为非物质」,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也是如此,从传统的重工业到信息科技就是这样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