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OS

从概念设计到用户故事

产品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尝试从概念设计中推导出产品的页面关系,也就是导航系统。同样在我提到的 Horzin 的那篇《从概念设计到信息架构)》来继续理解概念设计。Horzin 在文章中提到信息架构的几个用处:

我在《从概念设计到导航设计的一次尝试》中基本上可以说是达成以下几个目的:

不过那篇文章中的概念模型还太简陋,于是我重新设计了一份概念模型。这份虽然也算不上完美,但相对于之前的,很多东西都变得清晰起来了。

Pocket 概念模型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通过对内容的梳理,尝试着整理出用户故事,也就是为网站的功能提供指导。Horzin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

实体之间互动(关系或方法)决定了网站功能。

但是在概念设计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实体,因此所有的元素都是概念,所以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概念实体化。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工作,在我的概念模型中,有文章、笔记、标签、中心句等,这些东西很容易实体化,文章实体化之后就是一篇文章,笔记则包括一条注释或是一篇评论,标签就是一个标签,中心句就是某篇文章的中心句。

所以对概念设计进行梳理之后,得出了以下这些内容:

而实体之间的互动在概念模型里面也已经存在了,所以只要把模型中的关系整理出来,基本上就可以得出一些用户故事了。不过我没有直接从模型中去整理这些关系,而是真对这些内容去思考了这两个问题:

  1. 内容从何而来?
  2. 内容如何消费?

然后就是把实体一一带入到这两个问题中,尝试着给出一种方案。

文章

中心句

标签

等等,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故事。不过这样简单的从内容的来源和消费去考虑的话,可能会漏掉一些东西。这个结论我需要在稍后的实践中去找到答案。所以我会觉得不如直接从概念模型中来的完整。

在现在的这份概念模型中,我在考虑是否我一开始就走的太远了。毕竟 Pocket 一开始并没有「笔记」「中心句」「分享流」这样的概念,但是前期考虑多点并没有什么不好,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会让概念模型变得非常复杂,同样也会影响到后期的信息架构。

对于概念模型我还在继续学习中,虽然说设计「概念模型」不见得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在开发新产品的之前,有这样一份东西能够帮助界定内容的范围和结构,对于后期的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