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商的差异

文章
10000字深度对比中外“私域电商”的发展史
今天的任务是给大家拆解一个热词“私域电商”并找寻可以复用的增长机会。

总体来说电商建站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去平台开店,例如去淘宝和京东,或者是亚马逊和 eBay;要么就是自己搭建网站,例如 Shopify、Squarespace。

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历史并不如美国长,平均下来人们对于计算机的理解也相对较低,独立建站对于国内的多数卖家来说就好像是硬核游戏一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去平台开店。平台开店的好处一目了然,自带流量,自带各种建站工具和营销工具,商家只需要关心商品就行了。

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发展的比较早,虽然早期也出现了像 Amazon 和 eBay 这样的大型电商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卖家,但是平台都是要抽佣金来弥补运营费用的。美国的平台的佣金相对较高,普遍在 11%-20% ,相对国内的 3%-8% 简直高的离谱,高佣金造成了美国的卖家期望逃离平台。

同时美国人民对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认知都相对较高,也有一定的建站能力,加上简单易用的建站工具和十分丰富的建站教程,建站的成本相对就比较低。与国内的产品喜欢一家独大不同,美国的软件公司更擅长做开放化,也就是的这些建站工具有了丰富的插件圈,每个插件关注在不同的领域,因此虽然 Shopify 只做了电商的核心部分,但是周边的开发者却帮助它完成了整个电商生态链的建设。

如今国内的「私域流量」被炒的火热,商家们也逐渐意识到平台所掌控的用户优势让自己很难直接接触到客户。虽然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独立站难以企及的流量,但是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远非往日,有能力的商家更加倾向于自建站(小程序)的方式来获取属于自己的流量。

小程序和公众号成为许多商家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渠道,但是从淘宝逃离到微信的商家,看起来不过是从一个大平台逃到了另一个大平台而已,依然没有自己的客户。还是说与国外通过 Email 和电话建立起来的 CRM,在国内只能通过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