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OS

经济解释

读书

我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本书,在看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恰好复习完了曼昆的两本经济理论,恰好这两本书也是我大学时期的教材,只是因为在生活中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也就慢慢忘却了,只记住了理性人。

本书并不易读,虽然我自己已然读过些经济学的书,自以为还有些了解,但是《经济解释》中的理论和很多新名词也是闻所未闻,也更是让我了解到原来自己还知之甚少。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集中了作者认为在现实中大有用处的理论和概念,也解释了一下行业内已经普及的概念为什么在本书中被淘汰了。这些是我在看曼昆的经济理论是遇到的困难,虽然看过,但真正记住的其实甚少,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与现实的差距太大,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放在脑子里慢慢的变忘却了。

经济解释共有四卷,第一卷为科学说需求,开始的头两章并没有直接进入经济学的整体,而是讨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既然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是怎样的研究的,经济学的理论是在怎样的前提下得出的就很重要了。这世上并不存在一个理论可以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所有的理论都有其作为范围,经济学理论自然也是如此。所谓作用范围实际上就是限制条件,每个理论都需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下讨论才有意义。

第一卷的内容尚可容易理解,有关经济学的内容基本上还是在围绕着需求和供给,但是加上了限制之后再去看需求定律后就会有很多新的思考。例如张五常提到「需求定律的价格或代价是事实,原则上可以观察到。但需求量是指需求者的意图之量,在真实世界不存在。这样,需求定律的本身是不能被验证的。」这就是涉及到所谓的科学方法的研究,如果需求量不可估算,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需求定律呢?虽然需求量不能直接估算,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供给量来间接估算,供给量就是某个商品的总的产出,这个是可以实在供给出来的,根据商品的总销量我们可以估算出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这也是此时此刻,并且在既定价格情况下的需求量,如果商品的价格降低,需求量的变化已然难以得知。因为需求定律中的需求的最大值实际上包括了尚未发生交易的潜在需求,但是如何定义潜在需求同样困难,例如尚未意识到自己需要某种商品的人是否是潜在需求?如果是,那我们也无从得知,因为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这种需求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需求定律是错的,而是说当中的需求曲线在现实中是不可计算的。因此在经济讨论中大家都默许承认需求定律,不然很多经济假设都是毫无意义的。

经济学中很多理论都是与「相对」有关系的,例如价格的相对性、成本的相对性以及各种边际量。「价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商品价格的高低并非是需求定理那样是根据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定的,而已基于一个消费者在边际上愿意付出多大的成本获得该商品。所谓「边际」可以理解为再次获得,例如你已经有一瓶水了,你愿意付出大多的成本再获得一瓶水,这个额外的水就是边际量。所以瓶装水在市区买的便宜,是因为你很容易的就可以获取额外的一瓶水,市场上瓶装水的供应商特别多,你可以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去买。而相对的在一些景区或者沙漠中,瓶装水的价格之所以昂贵是因为你想要额外的获取一瓶水的成本是很高的,景区内的商店数量有限,错了一家可能要走上很远才能看到第二家,相对于市区,消费者要额外获得一瓶水的成本就会高很多,那么相对的消费者也就更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尽快获得一瓶水。

成本也是如此,作者在第二卷中解释了成本的相对性:

成本是指「机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有代价,都是机会成本,「机会」说出来是多余的,应该省去。

实际上成本跟「选择」是分不开的,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例如我们晚上去公司加班,那么也就选择了晚上不能陪家人吃饭,同样也就选择了晚上不能陪美女一起看电影,那么去公司加班这件事情的成本就取决于不选择的那些事情里面的最高价值。假设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量化,回公司加班你会得到 100 块的报酬,陪家人吃饭你可以得到 200 块的愉悦感,陪美女看电影你可以得到 500 块的愉悦感,那么你选择去公司加班就是选择放弃价值最高为 500 块的愉悦感,你的机会成本就是 500 块。因为成本总是与选择在一起,那么所有的成本其实都是机会成本。

说到成本我们经常会提到的另外一个成本是「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定义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作者则直截了当的说「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因此对于将「Cost」翻译为「成本」一词作者也是有些意见,因为中文的「成本」中有历史的含义,但是鉴于行业内的惯例,作者在实际使用中则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舍,有时称之为成本,有时为费用,有时又是代价。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模糊的表述,我对此并没有想法,而是如我一个朋友所说的「你叫什么无所谓,只要大家达成共识,并且定义清楚即可」。

第二卷与第三卷都是讲供应的行为,其中第二卷主要是说成本,第三卷说价格。第三卷我并未仔细阅读,涉及到价格与专利,与我当前想要了解的内容有些差距,等后续读完之后再来补充。

在第二卷(供应的行为:上篇)中,作者从成本说到了交易费用,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

第四卷的标题是《制度的选择》,也是四卷中最后的一本,其内容也恰好是作者研究最多的领域,科斯最初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交易费用,张五常从制度费用和租值消散的角度来看交易费用。张在第二卷中的成本一章中提到,所谓的交易费用就是「凡是在一人世界不存在的费用,都是交易费用。」既然是交易费用,那么这些费用主要就是围绕交易展开,而交易又是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因此交易费用实际上存在于整个经济活动中。

从制度费用的角度来看,交易费用的出现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在「一人世界」中,一个人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他不需要跟其他人商量,没有任何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来约束这个人,这个人在物理定律内是「绝对自由」的。社会就是当世界上多余一个人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竞争,也可以会选择合作,但是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当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反应,是否要征求对方意见等等。这些在原本一人世界中不存在的过程,就是交易费用。但是交易费用未必都会涉及到交易,因为交易的本质是「产权」的交换,而要维护产权,就需要得到整个社会对产权的认可,并且需要政府来保障这项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界定产权的边界,而制定费用这个过程,以及在执行的过程中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便称之为「制度费用」。这点在《交易篇》中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张所提到的租值消散实际上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交易费用,「租值」[[Rent]]这个概念并不容易理解,「租值的理念是指收入有所转变而某些供应的行为不变。」这个词源自于土地,因为全世界的土地供应是有限的,无论地租如何涨价,总体的供应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围湖造田这种行为先暂时忽略。之所以称之为租值是因为跟租赁相关,假设有一块土地是 A 所有,如果 B 想要使用这块土地就需要向 A 租用这块土地。那么 B 所出的租赁费用就是 A 的收入,也是 B 的成本。

如果有两个人向 A 租用土地,那么 A 可以把土地分割成两份,租用者每人获取一部分,如果租用的人数趋于无穷大,那么土地的分割数量也会趋于无穷大,每块土地的面积就会趋于无穷小,当土地的面积小于某个值的时候土地就没有了使用价值。例如某人想要在土地上盖一栋房子,当土地的面积小于 50 平米的时候这块土地可能就没有了价值,那么这个时候原来租用土地者的使用价值就没有了,于是就造成了租值消散。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是指在没有约束的竞争下,竞争的人越多,有价值的资源或物品会因为竞争的费用或成本的提升,或因为资源或物品得不到善用,其价值会因为竞争而下降,原则上可以下降至零。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也是能够解释很多现实问题的基本理论。我虽然对此并不熟悉,但是在写《我所理解的商业》一些列的文章中,交易费用称为《交易篇》的核心内容,其原因自然也是因为他与企业的关系,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说企业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本书我并未一字一句的读完,而是在了解到交易费用之后,随着交易费用这个线索一点点的找出相关的章节拜读,更细节的部分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些内容过于专业,与我的生活也过于遥远,于是浅尝而止,但依然受益颇多。四卷我先在 Kindle 中读了前两卷,奈何 Kindle 中并未包含后两卷,于是在二手书市场中找到了全四册有读了一遍,不知不觉半年就过去了,其中也读了科斯的一些文章以及行业的点评,但都觉得过于专业。本书同样是一本专业的书,当中的很多概念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才可理解,但总体来说对于想要通过经济来理解现实社会,本书却书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