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地图

产品

什么是同理心地图

同理心地图是多人协作的画布工具,用于呈现我们对目标用户的理解。
简单版的同理心地图通过五个模块来呈现:

  • 用户
  • 用户在访谈中了什么
  • 用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什么
  • 用户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 用户是如何

Dave Gray 在 Updated Empathy Map Canvas – The XPLANE Collection – Medium 中对同理心地图进行了更新,更新后的地图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用户是?他们的角色是什么?
  2. 用户想要做什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3. 用户都了什么?用户看到其他人怎么说或怎么做的?
  4. 用户都了些什么?用户在采访中说了什么?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5. 用户了什么?当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用户每天都做什么?
  6. 用户到了什么?用户听到其他人说了什么?他们的朋友说了什么?
  7. 用户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感受如何?他们在担心什么?有期望什么?

为什么需要使用同理心地图

  • 同理心地图可以帮助团队对用户的需求形成统一的认知,减少偏见;
  • 帮助我们建立用户画像;
  • 同理心地图还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在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更多的用户研究
  • 帮助我们在后期的设计中做决定;

谁可以使用同理心地图

  • 用户研究员
  • 用户体验设计师
  • 调研对象(用户)

何时使用同理心地图

  • 在用户研究之前,按照同理心地图来制作用户研究策略,确保每个点都能覆盖到;
  • 在用户研究结束之后,利用同理心地图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 从同理心地图中找出用户的共性,以此来创建用户画像[[Persona]];
  • 保持同理心地图的持续更新,当有新的调研结果时要及时更新同理心地图;

如何使用同理心地图

1. 在填充之前,先确定使用同理心地图的目的:

  • 是要创建用户画像[[Persona]]
  • 分析某个独立的用户(建议每次都从 1 to 1 的 EMC 开始,然后在对 EMC 进行合并);
  • 还是让团队内成员了解目标用户(确保成员在填充 EMC 期间都在场);
  • 用来分析某个独立的用户;

2. 收集资料

白板、便利贴

3. 用户研究

同理心地图是定性研究的分析工具,因此用户研究包括:用户访谈[[User Interview]]、田野调查[[Field Studies]]、日志研究[[Dairy Studies]]、或其他的定性研究[[Qualitative Surveys]]

4. 填充画布

每个特征使用独立的便利帖,放入画布的每个模块;

  1. 从 GOAL 开始,定义用户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描述应当是在调研中所观察到的)
  2. 之后按照顺时针方向来填充画板。这样可以先聚焦于用户更显而易见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行为能够建立起同理心的基础。
  3. 只有当你完成了外围的模块之后,在聚焦于用户脑海的想法。这是整个画板的重心,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用户。
  4. 如果你是在设计产品、服务或者用户体验,同理心地图是一个很好的输出工具,可用于制作价值取向画板[[Value Proposition Canvas]]等。
  5. 将类似的用户分组,为每组命名。分组之后在团队内讲述自己的发现,每组中是否有数据缺失、重复、以及我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
  6. 改进和计划,如果分组的数据不足以支持后续的设计,则需要做新的研究。

一些建议

  • 不要纠结于一个元素应当放在哪个模块,如果元素适合多个模块,随便挑一个放进去就好。模块的作用是确保我们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分类本身并不是重点。如果某个模块是空的,这就说明你需要继续做用户研究。
  • 同理心地图可以是一个用户,也可以说多个同类用户;
  • 单个用户的 EMC 通常是来自某一个用户的访谈或者是日志分析;
  • 多个用户的 EMC 通常是从单个用户 EMC 合并而来,这些用户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一类用户。
  • 多个用户的同理心地图同样可以作为定性研究的分析结果,例如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
  • 同理心地图并不能替代用户画像[[Persona]];
  • 如果同理心地图是由用户自己填写的,那么也可以作为一个次级研究的数据来源;

案例

4019D431-1EA4-429E-9A0D-C38F310EE2E7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