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所有可能

读书

有次逛深大的某个书店时发现的一本书,可能一开始就会标题所吸引了,过去了几个月之后,买了本二手的刚开始读。我一直都很喜欢冥想,不知道这本书中会发现什么新东西。本书的英文名叫做《That Benediction is Where You Are》,翻译过来可以说《至福[1]就在你身边》,也恰好就是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而本书的内容,实际上与中文翻译恰好相反,讽刺的是中文的封面上还印有一行小字「在仅有的一次生命力,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怎么看都像是心灵鸡汤,而作者在书中所讨论的,恰恰是生命只有一种可能。

技术上,几千年来我们的科技突飞猛进,但是「人」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我们依旧原始、自私、冷漠,当然也会温柔、体贴、充满爱心,但是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人类自身并没有任何的变化。自始至终我们都在追求幸福。

幸福,我们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衡量幸福,例如健康、开心、有安全感,与之相反的就是生病、悲伤和恐惧。如果说追求幸福就是消除生病、悲伤和恐惧,而科技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手段。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对抗大多数疾病,科技同样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VR 的技术进步,电影的技术进步,让我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体验。

但科技依然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而对于悲伤和恐惧,科技似乎对此无能为力。我们不禁要问,悲伤和恐惧到底从何而来?

悲伤是你自私自利的一部分,是你自我本位和自我中心行为的一部分。

悲伤让我们意识到了生活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事物的消逝,我们感到悲伤是因为我们不再拥有这些事物了,而悲伤又很容易抚平,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替代物的话。

恐惧、悲伤以及开心这些感受都源自我们内心,而导致这种落差的,就是现实与期待的落差。我们期望美好的事物永远不要消逝,我们担忧自己明天会失去工作,我们害怕自己爱的人明天会离开自己。这些与自己内心感受至关重要的人和事,最终决定了我们自我内心的感受,所以快乐是自私的,悲伤和恐惧也都是。

既然这一些都来自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那么不设期望的生活,也就不会有悲伤和恐惧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波澜,而这种平静似湖面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倾听。

我们都不想要冲突,那么静似湖面的生活既是我们的追求,有时候为了消除冲突而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古往今来的无数战争莫不如此,战争本身多数都是为了消除冲突,无论是消除宗教冲突的十字军东征还是消除种族冲突的美国内战,但结果从来不是预期的结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冲突,但冲突依然存在。

冲突的根本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自私的想法和认知,我们都希望其他所有人都认同自己的看法,一次来消除冲突,但也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冲突也就不可能被消灭。

消灭冲突的唯一方式就是所有人都成为一个整体,恰好如《新世界福音战士》中的人类补全计划相一致,当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所思所想都会保持同步,也就不会有冲突,因为我们都是一体的。

是否存在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们继续保持着独立的个体,却同样可以无缝的沟通呢?如果没有,那么冲突就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感同身受。我们通过技术去尝试着不断的拉近着人与人比见的「距离」,却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原本的你与我之间的距离中间只是隔着空气和「心之壁」,如今还要隔着一层玻璃,这玻璃消除了空气的隔膜,却增加了心之壁的厚度。

哪里有选择,那里就没有自由。而只有当大脑困惑时,选择才会存在。当大脑清醒时,选择就不存在,而是只有直接的洞察和正确的行动。

安全与不安全,寂静与声音都是一体的,就如同太阳和云朵都属于天空,晴天和雨天的天空也都是天空一样。我们追求安全,就是在追求不安全,我们追求幸福,就是在冒着不幸福的危险前行。无论我们得到是什么,我们总是会得到一个整体,安全与不安全相伴,正如每一个悲伤的背后,都有着无数喜悦的瞬间。安全透过我们所获的事物反应出来,房子、锁和保险柜,但不安全却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如果地震怎么办,如何锁被人撬开了怎么办,如果保险柜被偷了怎么办。

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不设预期的生活,既没有所谓的安全,也没有所谓的不安全,既不用担心自己失业,也不用担心地震后的自己该如何生活。生活就是生活,是否有预期的生活都是生活,消除冲突的方式就是放弃消除冲突,作为一个观察者去体会它,而不是试着去改变它,也不是试着去纠正它,想一个观众在看一部电影一样,看、听和感受。

冥想也是如此,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练习冥想的过程中也总会有想法冒出来,这是很正常的,也正如作者所说,冥想不是努力去集中自己的想法,从而让自己没有想法。没有想法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可能的,正因为有了想法我们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

冥想,就是「倾听」,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认知的聆听这个世界,包括自己的想法,重点不是是否有想法冒出来,而是是否被这项想法所束缚,是否被这些想法带走了自己作为聆听者的角色,而陷入到了想法当中。《简单冥想术》的作者 Andy Puddicombe 在他的应用 Headspace 中有解释过如何面对自己冒出来的思绪。想象自己的想法就像是一辆辆汽车,从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开出来,而冥想的自己就像是坐在马路边上的路人,看着这些汽车从自己的面前驶过,不去干预它,也不背它所干预。做一个观察者,观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


  1. 至福在日语里是「无上幸福」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