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出没的世界

读书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世界未解之谜」类的书,书中提到「百慕大三角」、「死亡谷」之类的事件总是令我着迷,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跟外星人一样成为了大众为文化的一部份,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在 Lawrence Kusche 在研究了百慕大之后解释道,百慕大三角的失事船只和飞机数量并不显著高于其他海域,失踪事件总是被夸大,多名目击者和参与者的陈述中有大量的错误和矛盾,有些事件仅仅是因为船只延期。但科学的阐述显然不如神秘的力量作祟更吸引人。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em as we are.
– Anaïs Nin

卡尔·萨根是美国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萨根提倡怀疑精神和科学方法。Wikipedia 这样解释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一种有系统地寻求知识的程序,涉及了以下三个步骤:问题的认知与表述、实验数据的收集、假说的构成与测试。」这个步骤实际上与我们在做增长实验的过程一样的,事实上 Sean Ellis 在《增长黑客》中就一直强调要「增长黑客方法将科学试验的严谨和精准引入创造过程。」成功学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因为成功之前他做了某件事,所以这件事就是他成功的关键,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称之为「形式谬误」,即使前提成立,也无法推到出结论为真。

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The Demon-Hunted World)书中列举了外星人、UFO、上帝与魔鬼等迷信的观点,并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存在以及为什么人们更愿意接受迷信而非科学。他在书中写道「一个人更愿意相信他所倾向的东西,而不是真理。因此,他因为缺乏研究的耐心而排斥困难的东西;因为目光短浅而排斥伟大的东西;因为迷信而排斥大自燃中深奥的东西;因为傲慢和自大而排斥经验的启示;因为顺从无知的平民的意愿而排斥未被普遍认可的东西。简而言之,个人感情会通过种种途径,而且有时是令人难以觉察地,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精神病学家乔治·加纳维曾对一个处在催眠状态下很容易受到诱导的病人提示说,某一天中有五个小时从她的记忆中消失。当他说到她的头上有一盏明亮的灯时,她立刻告诉他见到了 UFO 和外星人。他坚持说她被外星人做过试验,于是一个详细的遭绑架的故事便产生了。一般来说,倾向于相信神秘事物的人,特别是相信有外星人的人,以及用外星人假设来解释特异感受和幻想体验的人,更容易产生 UFO 体验。

卡尔列举了 F·M·巴特勒 在他的著作《魔术师的神话》中提到一则小故事:

  • 我说「在我的车库里有一条喷火龙」
  • 你问「龙在哪里」
  • 我说「就在那里,他是一条看不见的龙」
  • 你问「可以在地面撒上面粉,就可以看到龙的爪印了」
  • 我说「龙是漂在空中的」
  • 你问「那你可以用红外探测器来看到它」
  • 我说「它看不见,也不会发热」
  • 你说「可以在空气中喷漆,可以看到了」
  • 我说「它是非物质的龙,油漆粘不上去」

总之每一个问题都有特殊的理由来解释,外星人以及各种牛鬼神社的迷信理论也都是如此。这些理论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法被证明,但也无法被证伪,与科学恰恰相反,科学强调的是怀疑精神,所有的结论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得,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结论中存在很多假设,那么这些假设也都需要接受检验。

卡尔·萨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科学方法思维的工具箱,用来识别谬论和谎言,这个工具箱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前提和结论。这个工具箱包括:

  • 如果可能,所有的「事实」都必须经过独立验证;
  • 鼓励见多识广的各种关键对已有的证据展开辩论;
  • 权威的一件并不重要;
  • 如果要解释某个东西,尽可能的构造出更多的假设;
  • 不要过分执著于自己的假设;
  • 定量,用数据来证明假设;
  • 结论的所有前提也必须保证是确证的;
  • 奥卡姆剃刀法则,当有多个说法都可以很好解释结论时,选择假设最少的一个(最简单的一个);
  • 假设是否能够被证伪,不可校验、不可证伪的命题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同时卡尔也列举出了常见的谬论:

  • 攻击人而非观点;
  • 依赖权威;
  • 因果倒置;
  • 求助于未知,认为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就是正确的;
  • 攻击修辞(用词)而非观点;
  • 回避问题本身;
  • 观察的选择性,记住成功的,忘记失败的;
  • 对很少的样本进行统计;
  • 对统计数据的误解,例如不理解什么时候使用平均值,什么时候使用中位数;
  • 自相矛盾;
  • 非必然推论,即前提并非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
  • 因为前提发生在结论之前,故而前提导致了结论;
  • 提出毫无意义的问题
  • 采用二分法,而不讨论其他中间状态;
  • 将短期与长期对立,为了解决眼下的问题而不去讨论长远的问题;
  • 将长期与短期统一,而不考虑其中的差异;
  • 混淆相关性和因果性;
  • 丑化一个观点,使之更容易被攻击;
  • 隐瞒证据;
  • 模棱两可的陈述;

我觉得科学与伪科学最核心的区别是,「科学允许被质疑,而伪科学则不」,英国物理学家 Michael Faraday(迈克尔·法拉第)曾说过「The Man Who Is Certain He Is Right Is Almost Sure To Be Wrong.」伪科学的提出者知道自己在说谎,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也不允许其他人质疑,因为质疑会拆穿谎言。但是很多人愿意相信是因为科学过于复杂,它需要首先理解一些基本知识,才能理解结论;另一个原因在《不平常的观念:科学的异端性》(1993)中,克鲁默提出科学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断推陈出新。我上学的时候所学的太阳系是有 9 大行星,而如今只剩下 8 个了,冥王星从原来的行星提出了,成了一颗矮行星,2006 年的 IAU 决议修改了行星的定义,因此冥王星不再是行星了。也恰恰是因为「允许被质疑」,科学才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修正我们已知的观点和认知。

素有「微信之父」之称的张小龙有一句话「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在不断的进步,因此我说的这句话放在今天是正确的,但是在未来可能就是错误的。不要因为这句话「正确」,而不去质疑。

在科学以前的世界,人们依靠宗教了解这个世界和宇宙,维基百科中对宗教的定义中有一条是「联系人与神祇或超自然、神圣存在的文化体系」当人们对世界有疑惑或者不解的时候宗教总是会给出答案,他们构想出一个万能的神来解释各种神秘世界,这种解释非常简单,而通常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是简单的。中文互联网里面有句话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意思是造谣的成本很低,而辟谣则要收集很多证据来自证清白才行。科学与伪科学也是如此,伪科学即所以容易传播是因为它足够简单,不需要什么基础知识都可以理解,而科学则需要人们对基础学科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如此重要。1790 年 乔治·华盛顿在国会致词:「没有任何事情比提高公众的科学和文化水平更值得我们去给予支持。在每一个国家,知识都是公众获得幸福的最坚实的基础。 」

即使是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在做产品和增长的过程也一直坚持在用「科学」的方法,很多时候人们会提出需求,而我和团队也经常提问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证据表明做这件事情可以达成这个目的,或者说有什么证据表明他们有相关性,多数时候人们的答案都是「我觉得」。这当然也是一种理由,但是非常不充分,这种时候我们也不愿意付出很大的成本去验证,通常会使用半天或者一天的事件来设计并上线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如果结果是正向的,我们会形成一系列的猜想,来推断造成这个结果可能的原因,然后在通过实验来继续论证。

在我看来「科学方法」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技能,面对每一个结论我们都可以去质疑;而作为提出结论的人,也都应该尽可能的给出足够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