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社区驱动增长
2018 年 Notion 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了 2.0 版,随即获得 6000 多个 Vote1,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是 9000+。用 Notion 创始人 Ivan Zhao 的话来说:
Notion 2.0 is really the 1.0 for us.
Notion 2.0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Notion 的 All-in-one workspace。我使用 Notion 主要是因为团队在使用,我个人的笔记并不适用 Notion,我更倾向于离线的笔记系统2。Notion 作为团队写作的 All-in-one 产品可以说是无人能敌了,在此之前我们团队的文档管理使用过 Confluence, Google docs 以及一些开源的 Wiki 系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 Notion,即便按人头收费确实很贵,但也确实很好用。
产品形态
笔记类的产品数不胜数,我自己用的有 Microsoft OneNote、Bear、Evernote 等,本质上来 Notion 也是一个笔记工具,从笔记工具来看 Notion 最大的区别是基于云服务(SaaS 软件),不同于其他笔记产品,你的笔记本质上还是在你的本地,即便没有网络你也可以访问你的笔记。Notion 则完全基于云,基本上没有网络你就无法访问你的笔记了,这也是我个人不使用 Notion 的原因,但现实中没有网络的情况实际上已经很少见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联网中。
从能力上来说,Notion 与这些前辈们也完全不同,传统的笔记软件是基于内容(文本或者图片),而 Notion 是基于 Block,这个 Block 可以是文字、图片、DataBase、Board,并且 Block 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和转化,这种灵活性让 Notion 以及超越了笔记软件,而成为一种灵活组织内容的软件。也正是这种灵活性让 Notion 几乎无所不能,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
增长模式
Notion 每一次更新都会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每一次发布都为 Notion 吸引了大量的关注,Notion 也曾经尝试过自己做一些内容:博客、视频来吸引用户使用,但最终他们发现其实已经有一些粉丝自己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区,在其中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其中 Ben Lang 作为一个拥有大量粉丝的 Notion 论坛的管理员最终加入了 Notion 来负责社区运营,这些社区包括 Reddit、Facebook Group 等,如今 Notion 的 Reddit 成员已经超过 20 万了,社区最终成为了 Notion 最大的获客渠道。
有了获客的渠道还需要将这些流量都够转化,转化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让用户能够快速感受产品的价值。Notion 依然是依赖于社区中的 KOL,他们通常热衷于写各种各样的 Notion 教程,你也可以在 YouTube 上找到大量分享如何使用 Notion 的视频,甚至一些还是付费教程,并且有些人已经以此为生。这些 KOL 很像 Notion 的 Partner,Notion 通过提供优秀的产品,让这些 KOL 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以此获利,但是传统的 Partner 通常需要给他们分成,例如微软 Office365 通过 Partner 每个月可以获取 50K 的 SMB 客户3。但 Notion 与 KOL 并没有实质上的商业关系,Notion 并不需要给 KOL 分成,相反 KOL 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客户来购买他的课程,或者在 YouTube 上吸引更多流量。除了课程,KOL 也会发布一些 Notion 的模版,这些模版也可以帮助新人更快速的了解 Notion 能够做什么,也可以快速上手产品,其中比较有名的 Newsletter OS 这个模版已经为创作者产生了 $68K 的收入。Notion 也顺水推舟的在自家的官网了开设了 Template 板块,专门放置这些 Templates。如果你有关注 Product Hunt,你可能会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与 Notion 相关的产品发布,大部分是各种各样的模版,尤其是 2020 年因为疫情的缘故,远程办公有了大量的市场需求,Notion 相关的产品也指数级上升4。
Notion 的营收大部分依赖于企业客户,如何让更多的企业客户购买 Notion 也是问题,Notion 的方法依然是依赖于社区。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公司内部已经有很多 Notion 的客户了,他们也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于是 Notion 就招募这一批人成为 Notion Champions,让这些人在公司内部推广 Notion,邀请更多的人加入 Notion,成为企业客户。也正是如此 Notion 宣布个人版永久免费,实际上也是为了降低门槛,能够让更多的人使用 Notion,而最终期望这些人都能够成为 Notion 的拥护者,无论在公司内部还是对普通用户都可以推广 Notion。
商业模式
Notion 的收费模式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 SaaS 了,收取基础的订阅费,对于团队版和企业版则是按照人头收费,这部分也正是 Notion 收入占比最大的。
观点
如今的 Notion 俨然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工具了,但他依然还是那个简单易用的笔记工具,企业版中的个人协作一些审计功能等普通用户也用不到,难得的是即便是加入了各类的企业功能,Notion 依然对个人用户友好。
作为 All-in-one 的产品,人们常常说 Notion 可以取代 JIRA、Airtable 等一大批工具,也正如我在讨论 Beamer 的时候谈到,大而全的产品更适合中小型公司,大客户则需要更深入某个领域的工具。在笔记领域,Notion 是非常深入的,也是它能够吸引大客户的原因,而在广度方面,如果轻量级的使用,Notion 确实可以替代 JIRA,这也是中小型公司所需要的,一个产品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对于大客户来说,Notion 是不可能替代 JIRA 的,如今的 JIRA 看起来已经是一个非常臃肿的产品了,但是它确实非常强大,对于流程的各种自定义 Notion 一时半会也不能追赶,也不会去追赶,取代 Airtable 等产品也都是类似。
我自己日常使用中,有些正式的文件,或者需要与外部交流的,大家还是倾向于使用 Google Docs 或者 Microsoft Office,后者可以离线修改,如果有些内容不便放在网络上,那么通过邮件可以直接发送给相关人,这些场景 Notion 大概率不会去涉及,可能对它们来说这种场景过于小众,也难以撼动 Microsoft 和 Google 两位老大哥的地位。
微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宣布了 Microsoft Loop,看得出 Microsoft 也心动了所谓的 All-in-one workspace,毕竟微软已经打造了那么多的 Workspace,再通过一个工具将其整合进来也顺理成章,我们也看过了 Microsoft Team 如何抢夺 Slack 的市场,微软凭借多年与大客户打交道的经历,或许对 Notion 在未来会成为不小的威胁。
不过 Notion 带给我的思考是哪些产品更适合 Community-Led Growth(社区驱动增长,CLG),另一个 CLG 的成功案例是 Figma,观察这两个产品我将其归类为创作工具,两者都有着丰富的 Templates,并且这些 Templates 也完美的阐释了产品的使用方式,无论是制作 templates 的人还是使用的人都能从中收益。而 templates 的也意味着产品足够开放,它从不限制用户如何使用它,没有所谓的 Best practice,反而它鼓励用户用自己的方式来使用产品。这让我想到开源产品,大部分的开源产品其实都是由社区驱动的,例如我最喜欢的笔记工具 Emacs,虽然严格来说 Emacs 是一个 IDE,但产品本身并没有限制用户只能用它来写代码,其中的 [[][OrgMode]] 就是将 IDE 扩展成了笔记工具和 GTD 工具,而插件 Org-roam 又在 OrgMode 基础之上将其扩展成了知识管理工具,同样也有大量的插件是基于 Org-roam 又做了更多的拓展。产品本身的不设限让核心用户愿意不断的去探索各种各样的使用方式,并将这些使用方式分享出来不断拓宽产品的边界。从这个角度去看 Notion 开放 API 以及收购 Automate.io 也都是顺利成长,两者都是在让 Notion 变得更加开放,让创作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另外就是 Community 的成员是否可以以此获利,我觉得并非必要条件,但是 nice to have,就像开源社区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从中获利,更多的获取的是参与感或者荣誉感,但也有可以从中获利的,最起码产品不应该阻止或者干预这个过程。
总结下来,用户体验无论是何种 Led Growth 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以此来吸引核心用户;在此之上产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让一部分的核心用户从使用者的角色变为「创作者」的角色才是 Community 的关键。这也就让决定了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使用 Community 模式,尤其是面向特定行业的产品、或者面向企业客户的产品,例如财务类的软件,这些产品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他们只能按照特定的方法来使用,即限制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也难以将使用者转化为「创作者」。